發布日期:2012年05月03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陳旭 吳敏華 字號:[
大][
中][
小]
本網訊 “統籌推進步步高,艱難險阻政府挑,齊心協力為發展,人民群眾齊歡笑。”在湖州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上,凌泉根委員用28字肯定了近年來湖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
為發展謀務實之策,為民生話肺腑之言。357位參會政協委員在小組討論、聯組討論、大會發言中,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湖州加快科學發展、建設“四區一市”、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竭智盡力。
回歸,振興實體
“大力引導民間資本投入實體經濟,對于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沈堅強委員建議政府放活民間資本,加強引導,深化改革,優化服務,為民間資本投入實體經濟開拓新空間。
振興實體經濟,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竺鸰委員提出了妙計:加快深入研究溫州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內容,爭取早日進入試點;探索銀行規范運作機制與民間融資機構靈活便捷機制相互結合的新路子;成立政府控股、民間資本參與的股份制“再擔保公司”,提高資金周轉效率。
針對招工難,蔣建琪委員支招,由政府出面,在企業之間搭建勞動力調劑平臺,利用不同行業淡季和旺季的時間差在企業之間調劑勞動力。
奮進,加速轉型
“轉型升級”是委員們討論的焦點。黃立明委員認為企業轉型升級要做好兩方面:一是用人轉型,要加強與國企、央企、研究院的專家合作;二是市場轉型,要積極尋求國外新興市場。
虞炳泉委員在討論中陳述了“轉型之痛”,轉型升級后,技術改造遭遇了人員缺乏、管理難度增大等問題,希望政府加強引導。鄭子法委員深表贊同,建議政府引導民營企業加強營銷體系建設,樹立內部管理意識,提高管理水平,增強抗風險能力。
針對農業轉型升級,宋武駿委員建議政府進一步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通過加大投入、穩定農技隊伍、建設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等措施,切實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
和諧,永保民生
“當前市區PM2.5的監測引起了市民的極大關注,希望政府進一步樹立低碳發展理念。”王丹委員建議,科學安排PM2.5監測點,并從源頭上治理空氣污染,創建城市“綠肺”,和周邊城市建立空氣質量區域性聯防機制。
張明委員則把焦點放在了醫療體制改革之上,他建議提高基層醫生的業務水平,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葉曉虹、郁曉紅委員認為政府要加大對基層醫務人員的培養,加強特色專科建設和地方名醫宣傳推介,引導群眾轉變擇醫觀念。
“作為我市第一飲用水源的老虎潭水庫容量有限,目前,我市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符合要求的應急備用水源。”金凱委員在大會發言中建議及早確定并落實新水源建設方案,加快完成城鄉一體化供水。
鑄魂,文化強市
“政府工作報告把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列入了今年的重要工作任務,作為文藝界委員我深受鼓舞。”李會江委員激動地說。他建議盡快編制《湖州市文化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激發民間力量參與文化事業發展的潛力,將“筆墨江南,清麗湖州”的文化品牌打造成“金名片”。
柳麗萍委員說,絲綢文化應該進一步引起重視,建議建設絲綢一條街,保護錢山漾遺址和輯里村蠶絲文化。
“湖劇是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卻面臨無戲可看、無劇可演的困境。”沈建輝委員建議政府采取多種措施搶救這一地方劇種,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