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2年05月04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高一平 字號:[
大][
中][
小]
本網訊 迎面“海西”風。自“海西經濟圈”正式成立開始,如何融入“海西”,加快景寧縣域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便成為縣黨政部門的重要工作,也是縣政協參政議政的重點所在。日前,一份名為《關于景寧加快融入海西步伐的調研報告》通過當地領導“決策參考”印發,已供全縣廣大領導干部和群眾學習,充分體現了縣政協圍繞中心,發揮優勢的智慧與心血。
“海西”是指臺灣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涵蓋浙江、廣東和江西的部分地區所形成的經濟綜合體。其區域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溫州、衢州、麗水,廣東省汕頭、梅州、潮州、揭陽,江西省上饒、鷹潭、撫州、贛州,陸域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8000萬人。
早在2004年,福建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首次提出“海西”概念,并得到了中央充分認可,相繼被寫入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綱要,以及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文件和十七大報告,由此上升為“中央決策”和“國家戰略”??h政協調研后提出,景寧作為“海西”成員之一,應把握這一重大歷史發展機遇,探尋融入“海西”發展之策。
為了提高建議的有效性、科學性和針對性,縣政協專門設立調研組,深入走訪9個縣(市、區),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調研組認為,“海西戰略”的定位,是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是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是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是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其發展目標是通過持續努力,到2020年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成為“科學發展之區、改革開放之區、文明祥和之區、生態優美之區”,并打造成我國新的經濟增長極。
作為“海西”成員中唯一的民族自治縣,景寧融入“海西”具有獨特優勢,這是景寧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難得機遇。調研組提出全縣廣大領導干部和群眾要高度重視,積極參與,并從更高的層次,更寬的領域,加強“海西”對接融入,為景寧加快實現“三個走在前列”的目標,建設“安康幸福、景秀人寧”的新畬鄉服務。
在具體操作上,縣政協建議,結合本地優勢產業,加強與臺灣對接。利用旅游與茶業兩大優勢產業,與臺灣進行全面對接。要搶抓政策先機,主動融入“海西”,及時建立對接臺灣融入海西工作協調小組,成立區域合作發展常設機構,出臺對接海西的實施意見。同時,要以人脈資源和地緣文化為載體,加強對臺交流合作。發揮“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優勢,健全臺胞臺屬與臺灣親友間聯絡、接待、交流制度,及時了解、掌握臺灣同胞的動態信息。主動邀請臺胞臺商參加各種重大活動,尋根問祖,觀光旅游,做好接待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強“海西”邊際區域協作。促進“海西”邊際區域經濟加快發展,開展跨區域經濟對接、協作,促進區域經濟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
“加快融入‘海西’,要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強化思想意識?!弊鳛闁|部欠發達重點縣和民族自治縣,該縣政協提出當務之急是搶抓機遇,先行先試,明確景寧融入“海西”的戰略定位,并立足自身,抓住關鍵,努力實現主導產業的有效融合,推進工業經濟的對接融入。同時,要創新思維,強化措施,加快推進體制機制的健全完善。積極加強農林產業的交流合作,加快交通物流的對接聯網,深化文化旅游的全面合作。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