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省政協舉行民生論壇,圍繞“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建言獻策。
省政協委員和界別群眾代表踴躍發言,各抒己見。
本網訊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7月21日上午,省政協舉行第十二次“浙江政協·民生論壇”,圍繞“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協商討論、建言獻策。省政協主席喬傳秀主持會議。
會上,省政協委員劉維屏、高東、鄭金平、趙洪、趙偉雯、張躍進、張飛聯、王珂、王淳、王青、葉碎高、范柏乃、謝國興、丁建江和5位界別群眾代表先后發言。大家各抒己見,意見建議率真坦誠,論壇氣氛十分熱烈。喬傳秀認真聽取發言,并與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省委、省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城鎮污水處理工作,繼2007年率先在全國實現縣縣建有污水處理廠后,今年有望率先實現鎮鎮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目標,全省城鎮污水處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委員和界別群眾代表認為,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工作高標準、高質量發展,事關水環境治理成效和城鄉人居環境改善,但在設施建設、提標改造、運行維護、資金管理等方面,還存在有待加強和改善的地方。
污水處理設施,需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委員和界別群眾代表認為,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規劃城鎮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模,切實解決不少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吃不了”、“吃不飽”等問題;落實城鎮污水處理工作主體責任,加強統籌協調,有序推進工作;強化目標考核,將城市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達標排放率等指標列入各地黨政班子的考核目標。
污水處理,要注重處理能力和標準的提升。委員和界別群眾代表建議,要加快新增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與對接;加快截污納管和雨污分流改造的力度,切實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強科技創新,提高設計標準,推進提標改造工程,全面提高出水水質;重視污泥處置,堅持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并舉,推進污泥處理與水泥、電力行業的結合,完善和修訂焚燒污泥的相關標準,防止二次污染。
污水處理見實效,需要體制機制的創新。委員和界別群眾代表建議,要加強運行和維護管理,按照運營與監管分離的原則,抓緊理順體制,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第三方運營管理步伐,引入市場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按照“誰污染誰付費”原則,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確保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建立完善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機構;加強對污水排放口的監督和監測,引入信息化手段,通過“環境云”進行數據管理;強化城鎮污水處理行業監管,完善績效評估體系。
污水處理,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監督。委員和界別群眾代表呼吁,要廣泛宣傳,營造全民愛水、護水的氛圍;對污水排放監測及處理的信息,通過網絡、手機APP等多種渠道及時完整地發布,便于群眾監督;全面推進陽光排污口建設,廣開直通渠道和窗口,凝聚社會力量,爭取各方支持。
副省長熊建平到會聽取意見并講話。省政府副秘書長謝濟建,省發改委主任謝力群,省財政廳廳長錢巨炎,省住建廳廳長錢建民,省質監局黨委書記、副局長楊燁,省環保廳副廳長章晨,省住建廳副廳長吳雪樺等到會聽取發言,作有針對性的回應。
省政協副主席陳加元、王建滿、陳艷華、姚克、陳小平、吳晶、蔡秀軍、孫文友和秘書長陳榮高出席會議。25位省政協委員和 11位界別群眾代表自愿報名參加。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