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省政協舉行第十三次“浙江政協民生論壇”。省政協主席喬傳秀主持。
委員和界別群眾代表紛紛舉手要求發言。
據聯誼報 家家有老,人人會老,養老問題關系每個家庭。8月20日下午,省政協舉行第十三次“浙江政協?民生論壇”,圍繞“促進城鄉社區養老照料中心建設”協商討論、建言獻策。省政協主席喬傳秀主持會議。
會上,省政協委員陶曉鶯、何雪玲、陳光華、光泉、金永玲、童麗君、邢幼平、王國敬、倪禮敏、徐繼紅和6位界別群眾代表先后發言。大家各抒己見,率真坦誠,論壇氣氛十分熱烈。喬傳秀認真聽取發言,并與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省委、省政府把養老服務業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來抓,2014年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5年城市社區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全覆蓋,到2017年基本實現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全覆蓋。委員和界別群眾代表指出,當前有些地方存在為建設施而建設施、重硬件輕軟件等情況,照料中心的規劃、配套政策、隊伍建設、運行機制等方面有待改善,多元化的有效服務有待拓展。
促進城鄉社區養老照料中心建設,應科學規劃照料中心的服務設施,抓好分級分類政策制定落實工作。委員和界別群眾代表建議,要明確政府定位,把城鄉社區養老照料中心納入“十三五”規劃,加快編制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將老年人不同需求的養老設施按比例同步規劃、同步實施;要注重照料中心建筑的設計,根據養老機構的星級標準來規定養老機構綜合建設面積的床均標準。
促進城鄉社區養老照料中心建設,加強隊伍建設是關鍵。委員和界別群眾代表建議,要著力建立規范的人才培訓機構、培訓制度和服務標準體系,推行城鄉社區養老工作人員從業資格認證,促進從業人員職業化、技能化、專業化,加強行業自律和服務質量的監督;探索建立“時間儲蓄銀行”、“公益眾籌居家養老服務”等新形式,鼓勵義工、志愿者學習護理知識,到照料中心為老人服務,貢獻愛心。
促進城鄉社區養老照料中心建設,應健全完善浙江特色的養老服務模式。委員和界別群眾代表建議,在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放手讓企業和社會組織按市場規律運作,建立起市場化、產業化、多元化的現代養老服務業;開發新型保險品種,積極引導培育養老消費觀念和產業消費市場;發揮社會力量作用,多渠道引入資金加大對城鄉社區養老照料中心建設的支持力度;選擇有代表性的社區進行課題研究,總結、推廣服務經驗。
委員們還從發揮婦女作用、支持宗教界開展養老服務、強化醫養結合、加強消防安全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副省長熊建平到會聽取意見并講話。省民政廳廳長尚清,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社保廳廳長吳順江,省建設廳廳長錢建民,省衛計委主任楊敬,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省應急辦主任傅曉風等到會與委員、界別群眾代表作互動交流。
省政協副主席陳加元、王建滿、陳艷華、姚克、張澤熙、陳小平、吳晶、孫文友和秘書長陳榮高出席會議。23位省政協委員和9位界別群眾代表自愿報名參加。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