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1月20日下午,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首次在會議期間舉辦“浙江政協·民生論壇”,60余位委員和有關同志踴躍參加,就“加強飲用水源保護、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安全”這一熱點,爭相反映群眾需求、面呈嘉言良策。省政協主席喬傳秀主持并講話。
沒有過多的開場白,論壇直入主題。省政協委員、嘉興市政協副主席王淳的一句“飲用水源的污染問題,是很多人心中的痛”,把一個現實問題拋到了大家面前。
飲水安全到底如何保障?王淳委員搬出家鄉遼河的治理經驗,建言不妨借鑒他山之石,統籌聯動抓治水,建立流域性專門管理機構,聯合進行斷面監測。
發言引起省政協委員、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葉碎高的共鳴。“供水是第一生命線。”他認為,水源地的保護必須引起重視,特別是加強水庫水源地工業污染控制,依法編制實施水源地保護規劃,嚴格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加強對企業的排放監管,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
加強飲用水源地的保護,是在場委員的共識。“要加強飲用水源地責任體系的建設,完善生態獎勵制度,加大污染防治,摸清原因,對癥下藥,統籌規劃,加大整治力度。”省政協委員、人資環委副主任胡勇平拋出一系列觀點。他認為,目前要做好兩件事情,一件是盡快開展水質污染元素的風險評估工作;另一件是做好跨區域管理工作,只有統籌管理上下游、左右岸,才能真正保護好水源。
對此,省政協委員、省氣象服務中心服務首席駱月珍別有一番感觸。她舉了5次手,終于搶到發言機會。“我認為可以運用網格化管理的思維,對水源進行精細網格化監控,發動社會公眾參與。”
她解釋,這樣等于起到一個相互監督、明確責任的作用,水質變好變壞、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很容易得出結論。
“我認為應該把飲用水和自來水的概念區分清楚。飲用水必須來自優質的水源,用專用管線進行封閉式輸送、儲藏。”省政協委員、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費君清說。“我很贊同這個觀點,必須盡快出臺新的飲用水源標準。”省政協委員、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姚建華說。
“要制訂專門法律,明確相關部門職責,解決多頭管理現狀。”“水環境的安全與土壤也密切相關,不僅要立法治水,還要立法治土。”“要加大農村居民飲用水保護力度,推進城鄉管網一體化建設”……兩個多小時里,20位省政協委員、有關同志與部門負責人面對面交流。
喬傳秀指出,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決策,是建設“兩美”浙江的重大舉措,決心大、力度強、成效優,惠及全省人民和浙江長遠發展。保障飲用水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堅持多措并舉、綜合治理,特別是要堅持以法治的思維和方式來管理好、保護好、保障好,在全社會營造人人愛水、人人節水、人人惜水、人人不污染水的濃厚氛圍,真正讓人民群眾喝上放心水。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要持續發揮優勢,履行職責,推動飲用水安全這個目標更快實現。
省政府有關領導到會聽取意見。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