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浙江省政協副主席蔡秀軍:
以“微創新”快速響應 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與轉化能力
據人民政協報 “微創新”是一種通過局部、細微的改進提升產品或服務整體效能的創新模式。針對當前部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面臨的種種難題,通過建立“微創新”發現傳導機制、打造“微創新”快速響應隊伍、暢通“微創新”轉化渠道、建立“微創新”評價激勵體系,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與轉化能力,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建議:
一、聚焦市場需求,建立“微創新”發現傳導機制。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高校現代產業(人才)學院、研究中心等平臺渠道優勢,深化政產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對接、學校科技副總和企業技術骨干兩級對接機制,建立企業需求圖譜數據庫,發布“微需求”清單,將科技創新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
二、提供優質服務,打造“微創新”快速響應隊伍。深入實施“科技副總﹢產業教授”人才互聘計劃,聘請企業高管、領軍人才、高級工程師等擔任產業教授,選送高校骨干教師赴企業擔任科技副總,組建“科技副總﹢產業教授﹢生產一線人員”的“微創新”快速響應隊伍。努力推動高校學生、企業普通員工加入隊伍。積極推動“微創新”隊伍參加地方政府部門、行業機構舉辦的技術經紀人培訓。
三、推動快速響應,建立“研發一線提出需求—專家團隊評估論證—協同推進實施—生產現場評價反饋”的短周期、見效快的“微創新”渠道。通過將“微需求”清單與高校科技成果庫進行快速精準匹配,將現有科技成果拆解為直接應用的“技術模塊包”,實現存量科技成果的敏捷轉化。
四、充分釋放活力,建立“微創新”評價激勵體系。推動高校開展評價體系改革,重視成果轉化的實際經濟與社會效益。積極聯合企業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完善校內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制度,對科技成果轉化作出實質貢獻的相關人員給予適當獎勵,激發全體人員的科技創新活力。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