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同心苑 委員名片:徐林軍,紹興市政協委員、浙江豐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最近,浙江豐島股份有限公司好消息連連:
在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主辦的2023國際種植者評選中,豐島花卉榮獲“鮮切花&種球類”銀獎;
豐島美天嬌基地的康乃馨切花出口韓國,獲得市場認可;
……
“走進我們工廠,每一天都能看到鮮花。”徐林軍說,今年是豐島成立30周年,豐島花卉已花香海內外。
徐林軍1998年大學畢業后進入豐島,始終堅持創新,致力將自己所學貢獻于豐島花卉產業發展:
在汲取日本、歐洲菊花種植技術的基礎上,建立了豐島菊花周年生產技術體系;
設計并成功引進國內第一條花卉自動生產流水線;
主導了荷蘭多頭菊品種及專利許可引進,使豐島成為國內第一家成功取得荷蘭多頭菊專利許可的企業;
參與豐島旗下浙江花集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網絡電子拍賣系統的引進和落地,花集網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網上花卉拍賣的企業,讓國內花卉行業實現了“花卉+電子拍賣”的新格局;
……
徐林軍還帶領團隊相繼在浙江、云南、海南等地建立鮮切花、盆栽種植基地3000多畝,鮮切葉基地10萬多畝,豐島花卉產品實現全年供應。
看天種花成本高、可控性差,徐林軍探索實踐運用科技手段,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我們提出了植物工廠的概念,通過建立‘花卉+數字’‘花卉+智能’的種植體系,從‘靠天吃飯’變為‘靠數字種植’。”
在徐林軍的理念中,種植模式要靈活多樣的新思路,在自主研發新品種上則需要一些“笨辦法”。
“菊花育種有偶然性,比如我們申報的菊花新品種‘夏珠’,就是在種植過程中發現的。”他說,從偶然到必然,則經過了性狀固定、繁育、驗證推廣等近4年的努力,才批量生產,其他種類的育種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
徐林軍又以蘆筍種子為例說,經過18年的探索,公司成功培育出替代進口的“豐島2號”,并順利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認定,結束了蘆筍種子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多項關鍵指標已達到或超過國際領先水平。
在徐林軍的帶領下,公司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先后與南京農業大學、浙江省農科院、云南省農科院等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自主研發了10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級菊花新品種,20多項國家專利,實現了從種苗繁育、種植、加工、科研、銷售全產業鏈發展。
種植花卉,少不了和花農打交道。徐林軍發現,除了農忙時節,許多農民選擇去城里打工。如何讓農民“回流”,讓他們安心在家門口就業成為他思考的問題。
“鮮花行業技術門檻低,不僅可以留住人,還能增加村里的收入。”2000年以來,徐林軍帶領團隊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為主體的豐島模式,在新昌小將、巧英、沙溪等鄉鎮建楊桐種植基地,由企業提供訂單,并無償進行技術指導,幫助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甚至創造了比去城里打工更多的增收渠道。
如今,沙溪鎮董村村從事楊桐產業的村民近800人,2022年全村楊桐收入超1000萬元。村里還得益于楊桐產業的發展,將閑置空房租給楊桐種植戶作為加工場地,每年村集體增收20多萬元。
“今年,我們又在新昌澄潭街道、小將鎮、東茗鄉等地建立了5個‘共富工坊’。”徐林軍介紹,在澄潭街道的棠村村,建有300多畝菊花種植基地,依托豐島合作模式,由公司出面統一向村里租用土地,搭建鋼架大棚等配套設施,再將設施大棚返包給農戶種植菊花,公司不僅統一提供菊花種苗,還免費進行種植技術指導服務,大大增加了菊農的生產效益。“目前,當地20多戶農戶從事菊花種植產業,每年戶均收益可達10萬元以上。”
豐島花開共富的故事還在續寫中。徐林軍表示,將始終以堅守農業、服務農村、致富農民的初心,將政協工作與本職工作有機融合,帶領更多人走上“花香四溢”的共富之路。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