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同心苑 委員名片:斯金平,杭州市政協常委、民盟盟員,浙江農林大學入駐磐安省級團隊特派員首席專家、二級研究員。先后擔任慶元縣張村鄉、麗水市蓮都區麗新鄉省級科技特派員,磐安、樂清等石斛黃精省級團隊特派員和貴州(對口幫扶)省級鐵皮石斛首席專家。
“得到總書記的鼓勵和肯定,我們的動力更足了!”斯金平最近十分忙碌——為種植企業和農戶提供技術支持、帶領團隊開展種植技術培訓、行程數萬里深入林區調研林下經濟……他表示,要更好地踐行科技特派員制度,讓科研更接地氣、服務更有方向、產教更加融合。
作為農業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斯金平始終認為,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是他的職責。10多年來,他率領團隊持續開展科技創新、科技示范、科技服務、科技培訓,將鐵皮石斛這株“仙草”從珍稀瀕危藥材變為大宗藥材,成為老百姓的致富增收“神草”,構建起“不占良田、不需耕地、不爭林地,與林草和諧共生”的林下經濟模式,助力鄉村振興、共同富裕。
讓“仙草”接地氣
2006年,斯金平被確定為省級科技特派員,派駐到麗水市慶元縣張村鄉。作為研究鐵皮石斛的專家,斯金平始終在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幫助當地農民。
“鐵皮石斛不同于普通農作物,對種植技術的要求特別高,而且回報周期長,一般農民進不了這個產業。”斯金平和團隊成員經過不斷研究和試驗,終于攻克了鐵皮石斛繁殖難、種植難、藥材質量不穩定等產業發展瓶頸問題,實現了種植技術簡單化、平民化。
為推廣這項新技術,斯金平手機24小時開機,事無巨細、隨時為種植戶服務。電話解決不了的,就第一時間到現場。
“在樂清時,有一天深夜我已經躺下準備睡覺,聽見有人敲門,兩位農民朋友請我去組培室看苗,因為他們的試管苗出了問題,苗長不了。我們馬上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排查,一直忙到凌晨2點才找到原因。”斯金平說,擔任科技特派員,雖然經常忙得焦頭爛額,但是內心無比充實。“農民朋友半夜敲門造訪,說明這‘仙草’確實種到了他們的心坎上。”
多年來,斯金平每年服務、接待農民200多批次,指導培訓人數數以千計。通過17年的努力,他率領團隊使原本瀕危的鐵皮石斛藥用植物成為百億產業。僅樂清市,鐵皮石斛就從當年的30畝發展到現在的1.5萬畝,年產值達30億。
近5年,斯金平率團隊在浙江磐安、樂清,貴州錦屏等地推廣鐵皮石斛林下栽培5萬余畝,近2萬農戶戶均增收12.5 萬元。鐵皮石斛、黃精真正成了山區農民的致富“小仙草”,形成“一畝山萬元錢”“山區群眾不砍樹也能富”的共富新模式,成為百億級的大產業。相關成果獲得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把浙江模式推廣到全國
從1個人到鄉鎮服務,到5位老師組團服務,再到40位師生組團服務;從服務一產到服務全產業鏈,從服務脫貧到服務共富,從服務鄉鎮到服務全國……17年來,斯金平不斷探索科技特派員服務鄉鎮、團隊特派員服務產業的路徑,牽頭組建鐵皮石斛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鏈、鐵皮石斛和黃精產業國家創新聯盟、浙江農林大學磐安共富學院、森山共富學院等。
貴州、湖南、四川、江西……依靠鐵皮石斛、黃精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等平臺,斯金平和團隊成員舉辦培訓班、指導組建農民合作社、發放科普專著……努力將浙江模式復制到更多偏遠農村和革命老區。“長江流域每300公里就有一個我們的示范基地。”
讓斯金平高興的是,當年接受過幫扶的浙江企業和山區縣,也有不少加入到團隊的幫扶計劃中,攜手將浙江的經驗推廣到全國有需要的地區。他還邀請對口幫扶地區農戶來浙江相關企業學習,不少農戶學成后返鄉創業,帶動了更多農戶增收。
2018~2020年,斯金平團隊連續獲得磐安縣科技特派員突出貢獻獎。2021年,示范基地(鐵楓堂)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018年,他作為被表彰代表,在浙江省科技特派員工作15周年總結表彰會議上作交流發言。2019年,在全國科技派員工作20周年之際,他獲科技部通報表揚。他還先后獲民盟中央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浙江省農業科技突出貢獻獎。
“總書記的回信,是關愛、是激勵、是囑托。”斯金平表示,將以更大的熱情致力于鐵皮石斛、黃精等“仙草”的研究推廣工作,帶動更多人走上共富路,為實現石斛、黃精千億級產業繼續努力奮斗!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