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5月15日晚上,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亞洲文化嘉年華”閃亮登場,向中外來賓展示了一場專業化、國際化、高水平的文化藝術盛宴。
在第6個節目《盛世梨園》中,來自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的110名演員精彩亮相。一排排色彩亮麗的大靠悉數登臺,威風凜凜地展示著婺劇功夫。伴隨著鼓點的敲打,身穿黃色服飾的十余位武生表演了長達一分鐘的翻跟斗接龍,現場連連叫好。
陳美蘭是省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帶頭人。晚會結束后,記者立刻與她聯系,與她一起分享榮耀時刻,聽她講述背后的故事……
《盛世梨園》主要是為了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戲曲的獨特魅力,是以一系列經典京劇唱段,以及婺劇武戲、川劇變臉等藝術形式共同演繹的一場戲曲盛宴。陳美蘭介紹,整個節目時長6分40秒,浙婺的110名演員自始至終都在舞臺上,用滿屏的精彩,展現戲曲國粹,向全世界展示婺劇這一有著五百年歷史的古老劇種所擁有的獨特風采。這次全國只有兩個地方劇種受邀參加演出,婺劇110人,川劇12人。
大會搭建的舞臺,有15000平方米,是鳥巢有史以來最大的舞臺。《盛世梨園》節目時長6分40秒,浙婺演員的武戲跟斗和身段技巧展示貫穿其中。在這么寬的舞臺上要把跟斗翻得又多又快又好,還要從1.7米的高臺上用空心跟斗翻下,演員沒有扎實的功底和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是不可能達到演出要求的。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亞洲文化嘉年華”這樣重量級的舞臺上完美地完成演出,事關演員專業素質,事關展現婺劇國粹,更事關國家形象。
兩個月前,3月13日,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接到“亞洲文化嘉年華”組委會發來的演出邀請。時間緊、任務重,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挑起了這次演出的大梁。作為團隊的帶頭人,陳美蘭接到任務后,馬上著手進行演員的調配和訓練。
4月下旬,演員們在“亞洲文化嘉年華”節目組編導指導下開始正式排練。5月1日,全體演員赴京。5月2日,演員們進入鳥巢,自此開始了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合排、連排、審查、壓縮、修改、調整、彩排等一系列排練工作,直至15日晚的正式演出,中間只休息了一天。
那些日子,陳美蘭的母親生病住院,一邊照顧母親,一邊爭分奪秒地排練,陳美蘭竭盡全力把兩邊都做到最好。12日前,她人在金華,心卻一直牽掛著北京的小伙伴們,每天和團隊主創成員保持聯系,遠程指導排練,幫他們調整情緒,一遍又一遍地指導他們根據音樂節奏更好地融合進婺劇的表演。由于長時間的高強度排練,加上水土不服,不少演員出現了感冒發燒、中暑、拉肚子等癥狀,但為了保證演出質量,沒有一人請假休息,吃了藥后仍然堅守崗位。看著大家這么拼,陳美蘭真心為他們感動。
“看著演員們在臺上表演,我在臺下比他們還緊張,一直替他們捏著一把汗,直到演出結束,我的拳頭還沒有松開呢!”陳美蘭說,這種高難度的武戲表演,稍一疏忽就可能出現狀況,好在團隊中的小伙伴們憑著扎實的功底和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發揮得非常好,完美地完成了演出任務。
近年來,浙江婺劇研究院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頻頻在各種高規格、高水平演出中登臺亮相:連續三年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參加新年戲曲晚會;2016年和2019年,兩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參加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辦的新春團拜會,央視戲曲頻道《梨園傳奇》春節特別節目,央視元宵晚會和《中國戲曲大會》等;連續11年受政府委派,赴4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歡樂春節”活動。
“這些演出經歷讓小伙伴們積累了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也為這次演出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演出結束后,陳美蘭和演員們回到住地已經凌晨12點多了,除了興奮、疲憊,陳美蘭又開始思考婺劇下一步的發展,比如面對大型舞臺,怎么更好地調配演員,怎么結合音樂節奏更好地調整演員的動作技巧……
在她看來,每上一次舞臺,不僅是完成一次展示,更是對未來的一次有力推動……
用戶登錄